内资企业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资金实力方面与国际一流厂商尚有一定的差距,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但部分内资企业在本土化服务、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柔性印刷线路板(fpc)是以挠性覆铜板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是用于连接电子零件用的基板,也是电子产品信号传输的媒介。作为印制电路板(pcb)的一种重要类别,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耐弯曲、结构灵活、耐高温等优势,符合下游行业中电子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发展趋势,被广泛运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fpc制造工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电子技术发达的国家最早将fpc应用于航天及军事等高精尖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冷战结束后,fpc开始民用。21世纪初,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推动fpc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由于欧美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fpc生产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具备良好制造业基础及生产经验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fpc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fpc产业开始了新一次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已经成为fpc主要产地之一。
国际知名的日本旗胜、住友电工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嘉联益等全球主要fpc制造商均在中国大陆设立了生产基地。虽然国内企业在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上与国际大型企业尚有一定差距,但行业的紧密交流将有效带动国内企业迅速提升。国内企业借助于产业转移,通过加强与国外厂商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积累研发经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led电视等市场的迅速扩张,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精细化和便携化发展,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进入了一个轻薄多样化的时代,fpc市场规模亦不断增长。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2年,fpc全球市场规模为672.59亿元,fpc中国市场规模为249.53亿元;2016年fpc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至851.68亿元,fpc中国市场规模增长至315.97亿元。整体来看,中国fpc行业市场规模增速要高于全球增速,中国fpc行业发展态势较好。
随着产业转移的影响以及我国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日益增长,我国的fpc制造行业快速增长。但中国大陆fpc市场主要被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据,市场份额高的厂商主要为日本、韩国、台湾、美国等知名fpc厂商在华投资的工厂。外商投资企业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制造工艺、管理能力、产能规模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相较而言,内资企业总体生产能力还比较弱。我国以生产中低端挠性印制电路板为主,高精度fpc和刚挠结合板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fpc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从事生产制造fpc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一为外商投资企业,而其总产值约占大陆fpc总产值的80%以上。
现阶段,中国大陆主要的fpc生产商主要有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最大的fpc厂商日本旗胜科技和日本机电株式会社设立的公司,专门从事fpc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供给国际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产品应用以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为主。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内资规模型fpc生产企业,下游客户有联想、群创光电、欧菲光、深天马、京东方、比亚迪等。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内资规模型fpc生产企业,专注于fpc及fpc封装芯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客户主要有日本电产、夏普、佳能、日立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内资企业在研发能力、工艺水平、资金实力方面与国际一流厂商尚有一定的差距,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但部分内资企业在本土化服务、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规模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品牌效应积累,这类内资fpc生产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柔性线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件,技术革新以电子产品发展需求为导向。随着当前移动电子产品市场蓬勃兴起,对fpc的简单数据连接需求提升为对信息传导和图像显示等功能的新需求,同时也对fpc线宽、线距和布线密度提出了新要求。